認識痔瘡與相關手術
認識痔瘡
痔瘡在香港十分常見。
人體在肛門處有很多小靜脈,形成肛墊,肛墊的作用是協助肛門的正常閉合,以防止大便滲漏。而痔瘡是因為這些肛墊異常充血肥大,以致造成臨床的症狀,如出血或肛門疼痛,甚至痔瘡因鬆弛而突出於肛門之外,形成肛脫。
內痔和外痔
痔瘡可分為內痔和外痔。在肛門內結構上有一條「齒狀線」分隔粘膜組織和皮膚,內痔是位於此線上的粘膜,而外痔則位於此線下的皮膚。
內痔 : 位於在齒狀線以上的粘膜,由於粘膜對痛楚感覺不太敏感,所以內痔瘡患者多不會感到疼痛,最常見的症狀為大便帶血、大便困難或覺得肛門位置有灼熱感。而如果內痔充血腫脹嚴重,會自肛門內鬆弛形成肛脫。內痔可根據其且脫程度分為以下四級:
外痔 : 位於齒狀線以下的皮膚,由於皮膚對痛楚感覺特別敏感,所以外痔的症狀通常是肛門痕癢或疼痛,令患者坐立不安。
外痔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分為四型:
-
炎性外痔:由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肛緣皮膚皺壁突起如水泡樣。腫脹疼痛明顯。
-
血栓性外痔:肛門的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點為起病突然,局部腫脹、疼痛劇烈。
-
結締組織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反覆發炎、腫脹,致使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
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皮下曲張的靜脈團,下蹲腹壓增加,排便時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後症狀可不同程度的減輕。
混合痔 : 位於齒狀線以上及以下。即內痔及外痔同時發生且相連,使內痔和外痔形成一整體。混合痔的成因絕大多數是由於內痔久患不治,而慢慢引發肛門同一齒狀線上的外痔發生。
痔瘡的成因
痔瘡的形成是由於肛門靜脈長時間受壓,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以致血管充血腫脹及組織凸出。
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
- 經常熬夜或精神緊張
- 經常便秘或排便太用力
- 經常腹瀉或在馬桶上坐太久
- 過度肥胖
- 懷孕或肝硬化令腹壓增加
- 因慢性或長期性疾病引起肌肉無力或虛弱
- 長期站立、坐下及負重
- 水份及纖維攝取不足
- 經常喝酒或進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 年齡增長
痔瘡的症狀
最常見的痔瘡症狀是大便帶血,但大腸癌、肛門癌或其他嚴重疾病也會造成大便帶血,必須透過專科醫生的診斷及檢查才可以準確分辨是痔瘡或是其他嚴重的疾病。
大便帶血
肛門疼痛
肛脫
肛門流出分泌物
肛門痕癢
痔瘡的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是透過飲食和口服藥物來紓緩痔瘡的症狀,這種方法適用於痔瘡比較輕微的患者,治療的方法主要是促進肛門周圍血液的循環、防止惡化,以及止痛消炎以減輕症狀。但如果症狀比較嚴重,或是病情在藥物的幫助下仍然反覆,則患者可能需要考慮接受手術處理。
手術治療
日常生活
生活習慣方面:
- 避免過於忙碌及熬夜,養成有規律的生活
- 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
- 溫水坐浴
- 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同時避免排便時有久坐馬桶的習慣
- 切勿久站、久坐,可以變換一下位置
- 控制體重
- 保持肛門周圍清潔
- 適量運動
飲食方面:
- 進食含纖維高的食物,如:菠菜、芹菜、木瓜、香蕉、糙米及玉米等
- 攝取具有潤腸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蜂蜜、芝麻油及其他植物油等
-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如:酗酒及肥膩食物等
-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濃茶、花生或過辣的食物等
- 定時定量進食
- 每天飲用足夠清水
痔瘡手術比較
痔瘡結紥手術
傳統痔瘡切除手術
環形痔瘡切除手術(痔瘡槍)
手術時間
麻醉
適用情況
復發機會
術後痛楚
恢復上班
5-10分鐘
無需麻醉
輕微內痔
高
輕微不適
翌日
45-60分鐘
全身/半身麻醉
內痔及外痔
低
較疼痛
約一星期
45-60分鐘
全身/半身麻醉
內痔
較低
輕微不適
3-5日